首页 > 新闻资讯 >

新闻活动

新作 | 济南城市更新与文化融合新篇章:浙闽会馆保护利用设计方案

日期:2025-10-14 发布人: 浏览量:84

1.jpg

9月28日,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浙闽会馆正式开馆运营。浙闽会馆的保护与活化利用,是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同圆集团在推动文脉延续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又一具体实践。

“双节”假期,济南浙闽会馆内曲韵悠扬、掌声不断。这座承载着百余年商帮文化与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,修缮重生后成为济南金秋的一道亮丽文化风景,日均吸引超300名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。

2.png

浙闽会馆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街道办事处黑虎泉西路23号,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(1873),由在济的浙江、福建工商人士集资修建,作为其日常及节日的聚会活动中心。建筑主要由东、西两部分组成,东部为同一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,由山门、前殿,中殿、戏楼组成;西部为南北贯穿的两个四合院。

3.png

1957年列入济南首批文保,2000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历史优秀建筑,2015年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。

4.jpg

历史上的浙闽会馆

· 建造起源

历史上济南府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,各地商家云集于此,在泉城经商建业。这些客居在外的商人为便于开展商业活动,加强同乡协作,维护自身利益,纷纷在济南建设会馆。至清末,济南府有各地会馆十余处,成为商人们在济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。

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在济南为官、经商的浙江、福建籍人士联合出资,在宽厚所街修建浙闽会馆,作为浙江、福建旅鲁同乡会所在地。

· 功能演变

解放后,浙闽会馆历经多次“身份”转变,先后成为邮电管理局训练班、山东省第四招待所、济南殡仪馆、济南市图书馆古籍书库、济南市冶金局、济南市汽车工业公司贸易中心、济南市汽车改装公司等。2007年至今作为济南市国资委老干部活动中心。

· 历史照片

ScreenShot_2025-10-14_102440_104.png

保护利用设计

本方案严格遵循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 的工作要求,以确保文物建筑安全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为首要前提。在不改变建筑主体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基础上,针对展示利用的实际需求,在建筑内部科学增设必要的设备设施,既精准满足游客参观体验与文物展示传播的功能需求,又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实现内部功能分区的优化升级,让历史建筑在现代场景中焕发新活力。

在具体保护技术实施环节,方案始终将文物保护“最小干预原则”贯穿全程,为在保障游客参观体验的同时,最大限度降低对浙闽会馆建筑本体的影响,仅针对性地在山门、前殿、中殿、戏楼等核心参观区域配置相关系统。所有新增设备均严格筛选不扰动原结构、可逆式安装的专用产品,例如采用卡扣式、悬挂式等非破坏性固定方式,确保后续若需调整或拆除时,不会对建筑本体造成任何遗留损伤,完全保留文物原有历史价值。

照明系统则从“保护 + 体验”双重维度出发,优先选用无紫外线、低热量的冷光源及防火等级达A级的不燃材质灯具,电线均穿设镀锌不燃金属管,并沿着建筑梁架缝隙、墙体边角等隐蔽部位敷设,全程避开建筑主体承重构件与历史装饰面,彻底杜绝因施工或使用对文物造成破坏的风险,最终实现文物展示效果提升、游客安全保障强化与建筑历史风貌完整保留的有机统一,真正做到“在保护中利用,在利用中更好保护”。

改造后照片

ScreenShot_2025-10-14_102500_417.png

ScreenShot_2025-10-14_102508_809.png

ScreenShot_2025-10-14_102451_120.png

相关资讯

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